善导大师略传(慧净法师 述)(5)

二五、高宗皇帝 供千舍利 据《隆阐大法师碑》记载当时香积寺的胜景而言: 神木灵草,凌岁寒而独秀;叶暗花明,逾严霜而靡悴。 岂直风高气爽,声闻进道之场;故亦临水面山,菩萨全真之地。 重重佛事,穷鹫岭之分身;

二五、高宗皇帝    供千舍利

据《隆阐大法师碑》记载当时香积寺的胜景而言:

神木灵草,凌岁寒而独秀;叶暗花明,逾严霜而靡悴。
岂直风高气爽,声闻进道之场;故亦临水面山,菩萨全真之地。
重重佛事,穷鹫岭之分身;种种庄严,尽昆丘之异宝。
但以至诚多感,能事冥资,故能远降宸衷,令齎舍利,计千余粒。
加以七珍函笥,随此胜缘,百宝幡花,令兴供养。

由于善导大师的盛德及香积寺的感应,深获高宗皇帝的崇敬,因而呈佛舍利,「计千余粒」予香积寺,并加以「七珍函笥」庄饰,同时又以「百宝幡花」,供养道场。

可知大师:生前悲心,下拯群萌;灭后余德,上感宸衷。

二六、则天皇后    频临净刹

由于大师在长安拥有众多信徒,香积寺又供养皇帝所献的法器、舍利子等,故前来瞻仰、拜佛的人络绎不绝,香火鼎盛。

又据《隆阐大法师碑》记载:

则天大圣皇后,承九元之眷命,蹑三圣之休期,
犹尚志想金园,情欣胜躅。
或频临净刹,倾海国之名珍;
或屡访炎凉,舍河宫之秘宝。

则天皇后登上皇位之后,仍然怀念香积寺,而「频临净刹,屡访炎凉」,每次都「倾海国之名珍,舍河宫之秘宝」的大兴供养。

可知大师:塔留香积,长耀明灯;弟子继德,宸游频临。

二七、王维题诗    过香积寺

不知香积寺,数里入云峰;
古木无人径,深山何处钟。
泉声咽危石,日色冷青松;
薄暮空潭曲,安禅制毒龙。

王维(公元七○○~七六一)字摩诘,盛唐开元进士,大诗人、大画家兼音乐家。其诗体物精微,状写传神,清新脱俗,独成一家。苏轼赞其作品: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」。居士平生信佛,素服长斋,喜禅好净,有诗佛的美誉。

这首「过香积寺」应是他晚年游历所写,诗中的「云峰、古木,深山、鸣钟,泉声、危石,日色、青松,薄暮、空潭,安禅、毒龙」等,描画出当时香积寺的静谧、安宁、幽邃、出尘、深不可测的优美脱俗景象,描画细致生动,却又毫无痕迹,浑然天成。

王维这首「过香积寺」,益使善导、崇灵塔、香积寺,千古留传,名扬四海。

二八、遗文放光    少康感悟

到了中唐时代,贞元之初,另一净土高僧,念佛佛从口出,世称「后善导」的少康大师 (?─八○五) ,参访洛京白马寺,见殿内文字累放光明,甚感奇异,向前探看,乃是善导大师所作的《西方化导文》;少康大师一见非常欢喜,便祝愿说:「如果我与净土有缘,惟愿此文,再现光明。」祝愿才毕,果然光明再度闪烁,光中有无数化佛菩萨。少康大师深受感动,当下立誓说:「劫石可移,我愿无易矣!」

二九、形像神变    化佛付嘱

于是少康大师立即前往长安瞻礼善导大师的影堂,大陈荐献,乞愿一见善导大师,立时善导大师的遗像化为佛身,向少康大师说:「汝依吾教,利乐众生,同生安乐。」少康大师一闻,似有证悟。

三十、念佛出佛    善导再来

少康大师两度见文放光,遂深归净土,并立誓言:「劫石可移,我愿无易。」又见善导化现佛身而为说法,感应之奇,古今罕有;应化之妙,不可思议;令人感悦彻髓、五体投地。

经此证悟,乃起而自信教人信,自行化他,唯依善导;遂使男女老少,一见少康,皆念佛号;所到之处,满念佛声。

后于浙江睦州建净土道场,集众念佛,众人见其念佛一声,便有一佛从其口出,十声百声亦复如是;与善导大师一声佛号一道光明,前后祖师如出一辙,是故时人称为「后善导」,誉为「今弥陀」。

北宋之佛学大家无为子杨杰,感伏于少康,深仰于善导,乃作《善导和尚弥陀道场赞》,而以诗偈赞言:

东峰坛级石嵯峨  十佛随声信不讹
后善导依先善导  今弥陀是古弥陀
一心正受超三界  孤月澄禅照万波
乘般若舟游净域  度生还亦到娑婆
(发布者:无量光 欢迎投稿,责编:无量光,网站:净土宗门户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